Home关于我们帮助中心在线咨询友情连接联系方式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热点专题
综合快讯
政策法规
税收专题
中央税收法规
中央财经法规
地方法规
审计评估
同瑞简介
同瑞风采
点子交流
点子专题
点子交流
精彩答疑
培训频道
培训专题
最新课程
网上书店
考试中心
名师授课
会员中心
会员专题
最新优惠
会员手册
会员公告
办事指南
瑞丰视觉
瑞丰专题
周年特刊
员工心声
企业文化
瑞丰动态
 
 
 
 
> 新闻中心 > 综合快讯 > 文章内容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06年全国税收情况分析数据
核心提示:
来源:税务总局网站 日期:2007-2-23
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继续稳定较快增长,共入库37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增收6770亿元。宏观税负稳步提高,2006年税收占GDP的比重为18%,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得税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东、中、西部税收全面增长,西部地区收入增速分别快于东部和中部2.1和2.3个百分点。2006年共办理出口退税4285亿元,增长27.1%,增加913亿元。税务部门还组织征收耕地占用税、契税、社会保险费、教育费附加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其它收入4208亿元,增长25.3%.

  一、2006年税收增长情况分析

  (一)税收来源于经济,税收收入较快增长是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直接体现。2006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与税收相关性较大的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为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奠定了基础,国内增值税等主要税种增长与对应经济税源增长基本相适应。

  1.国内增值税随着工、商业增加值较快增长。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可比价)16.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9个百分点,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现价增长约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相应地2006年国内增值税完成12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增收2196亿元,其中,工业增值税增长20.7%,商业增值税增长19.6%.工、商业增值税均快于工、商业增加值增长。

  从工业主要行业看,税收增长与相关经济指标增长走势基本一致。电子、糖、原油、有色、电力、纺织、机械、电器等产业在生产快速增长及价格上涨的拉动下,增加值增长较大,相应增值税增幅较高。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可比价)21.1%,主要产品光通信设备、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电子计算机和移动通信手机产量增幅在33%-54%之间,出口增长30%,相应地电信设备行业增值税完成480亿元,增长54.6%,列各行业增值税涨幅之首;有色金属产品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保持旺盛,产销和价格增长较快,完成增加值增长23%,十种有色金属价格涨幅在25%至1倍之间,带动有色金属行业增值税增长49.5%;国内原油和国际原油价格总体仍保持高位,全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约28%,相应地原油增值税完成705亿元,增长35.5%;全国发电量增长13.7%,加上电价上调因素,带动电力行业增值税完成1334亿元,增长22.5%;纺织业和机械设备行业完成增加值分别增长14.6%和21.1%,增值税也增势较好,增幅分别为25.5%和32.7%.受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化工和成品油行业增值税收入仅增长9.1%和下降6.8%.

  2.卷烟、汽车产销形势好带动国内消费税增长。2006年,国内消费税完成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收251亿元。其中,卷烟生产增长,库存下降,销售产值增长13.7%,2006年卷烟消费税完成1134亿元,增长14.3%;汽车产量增长26.1%,其中轿车产量增长40.3%,带动2006年汽车摩托车消费税完成279亿元,增长41.6%,汽、柴油产量分别增长3.7%和5.5%,其消费税分别下降0.1%和增长2.8%.卷烟、汽车摩托车和成品油消费税合计增收255亿元。

  3.建筑安装、房地产和金融业推动营业税快速增长。2006年,营业税收入完成5129亿元,增长21.2%,增收897亿元。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建筑安装和房地产业保持良好增势,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21.8%,相应地,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营业税分别增长20.7%和28.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月末余额增长15.1%,加上贷款利率提高因素,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增长26.8%.三个行业共增收631亿元,占营业税总增收额的70%.2006年通信业务收入完成7050亿元,增长10.6%,相应地电信营业税完成195亿元,增长14.7%.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和服务业营业税也稳定增长,增幅在15%左右。

  4.企业所得税随企业利润增长保持良好增势。2006年,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共完成7081亿元,增长28.5%,增收1570亿元。尽管出台了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和内资企业计税工资调整等减收政策,所得税收入仍增长较快,一是由于企业利润增势较好,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1%,增幅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相应2006年预缴企业所得税增长29.4%;二是汇算清缴2005年企业所得税1497亿元,增长26.5%,其中,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重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明显改善,企业利润增长较快,所得税增加近300亿元。

  5.个人收入较快增长带动个人所得税增长。2006年,个人所得税完成2452亿元,增长17.1%,增收358亿元。其中,受居民储蓄存款月末余额较快增长和调高存款利率及结息办法改变的影响,储蓄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大幅度增长,完成459亿元,增长28.7%,增收102亿元;尽管受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政策的影响,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仍完成1264亿元,增收117亿元,增长10.2%.

  6.海关代征进口税收与一般贸易进口增长基本协调。2006年,一般贸易进口商品总值增长19.1%,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完成4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增收747亿元,两者保持基本协调增长的态势。

  (二)加强税收征管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2006年,全国税务系统坚持依法治税,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税源管理,加强税种管理,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大力清缴欠税,严格控制新欠发生,税收征收率不断提高,宏观税负继续稳步上升,各级税务机关采取的一系列加强税收管理的措施收到实效。

  第一,不断改进和完善税源管理。2006年,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经济分析,以税收弹性和税负分析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税种、行业、地区、纳税人的税收与经济的对比分析,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高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探索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通过开展税收分析和评估检查增加收入200亿元以上。切实加强户籍管理。充分运用经济普查、工商登记等数据资料,强化对纳税人户籍信息的动态管理。结合换发税务登记证件工作,全面清理漏征漏管户,共增加纳税户约65万户,查补税款约8亿元。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制定工作规范,狠抓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其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加强纳税评估,完善评估指标体系,规范评估结果的处理,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遵从度,促进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

  第二,切实加强各税种管理。落实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操作规程,规范增值税网上申报管理,强化票表比对。推行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将增值税普通发票纳入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完善对“四小票”和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的清单管理,继续采取加强商贸企业增值税管理的一系列措施,使国内增值税收入大大高于工商业增加值增长。加强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管理,强化申报纳税审核和信息比对,有效地堵塞了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的征管漏洞。深化企业所得税管理,完善管理办法,堵塞管理漏洞,实行新的纳税申报表,改进汇算清缴工作,规范税前扣除标准,改进汇总纳税管理办法,在2005年企业利润增幅低于2004年增幅的情况下,2006年汇算清缴收入比2005年增长26.5%.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建立高收入者纳税档案,强化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代扣代缴,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工作,尽管2006年出台了提高工资薪金等3项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政策,但2006年适用25%以上高税率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增长40%以上,8个非调整项目增幅也高达30%.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加强房地产交易环节各税种征管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管理,坚持“先税后证”,采取多种形式的“一窗式”征收,2006年与房地产相关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分别增长28.5%、65.2%、28.8%和18.2%.继续加强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提高了相关税种的征管水平,2006年车辆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分别增长23.3%和28.5%.强化国际税收管理和涉外企业税收征管,加大非居民税收征管和反避税工作力度。

  第三,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加大涉税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部署,以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为目标,以查处涉税违法案件和组织税收专项检查为重点,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对房地产业及建筑安装业、服务娱乐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煤炭生产及运销企业、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及用废企业和高收入行业(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等进行税收专项检查,选择一些重点地区和征管薄弱领域进行税收专项整治,在优化税收秩序、创造良好税收法治环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各级税务机关查补税款收入376亿元。

  第四,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加强税收征管中的作用。2006年,各级税务部门积极整合各项信息资源,进一步强化和拓展数据分析应用,依托信息化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提高各税种税源管理水平。北京、内蒙、湖北等国税部门通过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构建数据处理分析体系,提供支持各税种管理部门的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为查找征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加强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帮助。

  第五,大力清缴欠税,严格控制新欠。各级税务部门积极推进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及时掌握纳税人欠税情况,加强催报催缴,并到欠税户实地了解情况,实施动态管理。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有关欠税管理的规定和措施。建立完善欠税管理制度,制定欠税管理岗位责任并落实到位。加强与银行、工商、公安、法院等部门配合,形成清欠合力,欠税得到较好遏制。2006年新发生欠税占当年收入的比重为0.6%,比2005年下降0.1个百分点。

  总体看,2006年税收收入增长较快,是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反映。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配合税收工作,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税收遵从度不断提高,为税收收入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国税务部门坚持依法治税,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了税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二、税收增幅高于GDP增幅的原因

  2006年税收收入增长21.9%,大大高于GDP增长10.7%的增幅,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价格因素和统计口径差异的影响。税收是按照现价计算征收的,税收增长率是按现价计算的,而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长率是按照不变价核算的。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0.9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但按现价计算,增长14.4%,与税收增幅的差距缩小3.7个百分点。此外,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占全国税收70%的东部地区GDP的增幅高于全国增幅,税收增长依赖于各地经济发展,如果考虑地区因素,全国税收增幅与GDP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了。

  (二)税收结构与GDP结构之间有差异。GDP由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组成,2006年三次产业的现价增长率分别为7.1%、17.2%和13.3%.全国税收收入是由十几个税种组成的,不同税种有不同税源,分析税收增长以及高于GDP增长的原因,必须作税收结构分析。第一产业提供的税收很少,税收主要来源于工商业增加值、三产的营业收入、进出口及企业利润,而这些指标的增长都大大高于总的GDP增幅,由此带动增值税等相关税种收入增长也高于GDP增长。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现价增长20.3%,其中原油、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大幅上涨,现价增加值增长更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1%,进出口贸易增长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等,相应地国内增值税增长20.5%,其中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增值税增幅在35%以上,企业所得税增长28.5%,营业税增长21.2%,进口环节税收增长17.7%,这些都是主体税种,带动了全部税收收入增长21.9%,税收增长与其相关的经济税源增长基本上相协调,但与GDP增长相比就高了许多。

  (三)外贸进出口对GDP增长与税收增长的作用不同。GDP核算的是进出口净额,一般贸易进口对核算GDP是减项,但是体现在税收上是加项,进口贸易增加了,进口税收就增长。而出口退税不从税收收入中扣除,作冲减财政收入处理。因外贸进口和进口环节税收对GDP和税收的相反影响,使总体税收增长会高于GDP增长。2006年,进口总额增长19.1%,海关代征进口环节税收增长17.7%,拉动税收增长近2.4个百分点,这也是税收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的一个原因。

  (四)加强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全国税务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积极探索税收征管工作的规律,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既保证了原有税收收入的正常增长,又通过堵塞征管漏洞减少税收流失,同时积极清理和预防欠税等,使税收征收率进一步提高,促进税收较快增长。因此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收率,是税收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的重要原因。

  (五)累进税率制度对税收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为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我国一些税种的税率设置为累进税率。如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实行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实行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由于企业效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房地产价格上涨,适用税率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这些税收相对于经济税源更快地增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