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预计7000亿的全国财政增收和6770亿元的全国税收增收两组数据的公布,2006年全国财政的“双增”成为既定事实。更有专家深入分析认为,这种增收是良性的。
应收尽收消化税改
带来的负增长
2006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税收”的话题开局的。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废止,免征农业税,并取消除烟叶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同日,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开始实施,公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从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4月1日,对以汽车为主的高档消费品,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护肤护发品、一次性卫生筷的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的大调整。同时,全年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细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进行的这几项税制调整不难发现,除出口退税政策外,多数改革是调低了相关税率,降低了税负,可以说去年税制改革成为了税收增长的负因素,但作为财政收入主力军的税收收入去年依然延续了1994年以来税收收入呈直线型的持续高增长势头,高达21.9%的增幅是同期中国GDP增速的两倍多。其中缘由,可以从窥个人所得税这“一斑”中知晓一二。
按照财政部当初的测算,随着起征点从800元调整到1600元,将只有大约26%的工薪阶层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国家财政收入每年将减少280多亿元。但实际的结果是,2006年个税收入在减少了2000余万纳税人的情况下不降反升,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共完成2452.32亿元,比2005年增长17.1%,增收358.41亿元。
对此,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财政与税收研究室副研究员杨志勇表示,除去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等外部因素,税务机关的加强征管功不可没。近几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一直把加强征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之一,随着“金税工程”的推进,精细化管理以及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个人逃税越来越难。
据悉,去年税务机关全面展开全员全额申报工作,同时在山东、湖南、浙江、福建等地加强了对电力、通信、房地产开发及建筑业等高收入行业的管理和检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按5%-25%税率缴纳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仅8.4%,而按30%-45%税率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同比则增长33.9%。可见这些配套措施的实施使税收工作做到了应收尽收,有效地防止了税源流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从全局来看,税收征管直接导致了近年来税收总额的猛增。数据显示,在1994年,中国的税收实际征收率是50%,而2005年以来,这一指标已提高到70%左右。但杨志勇表示,随着税收征管工作的加强,该因素所能带来的增长空间将非常有限。
收获改革带来的“真金白银”
“强化征管确实为税收增长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总体而言,去年因各项税率降低造成的税收减少数额应在1000亿元以内,但实际增收的数字却为6770亿元,”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表示,“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等增收因素的影响更为强烈。同时就行业而言,今年制造业和外贸领域对全年财税增长贡献突出,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提高等也为财政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映经济。随着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各项措施效果的显现,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的收获期,财政税收也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经济蛋糕”越大,“财政蛋糕”也越大。这两年全国财政持续增收,2005年达到5000亿元以上,2006年预计达到7000亿元,可以说财税增收是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所带来的“真金白银”,而不是通过提高税负或增设税目所致。
贾康表示,改革收获期的形势对财政、税收增收的强力影响还将持续几年。
继续打造公平合理的
税制结构
近几年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一直致力于我国的税制改革工作,旨在打造公平合理的税制结构。
去年的个人所得税调整有利于减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更好地发挥了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减贫作用,但这只是改革的开始。今年年初,适当提高外资企业税负,适当减少本土企业税负的内外资企业税制并轨方案进行了第一次人大审议;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豁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历史欠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东三省在1997年12月31日前形成的涉及100多亿元的历史欠税予以豁免。同时,完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和消费税等税收制度的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2007,百姓、企业与国家都有足够的理由将拥有更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