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关于我们帮助中心在线咨询友情连接联系方式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热点专题
综合快讯
政策法规
税收专题
中央税收法规
中央财经法规
地方法规
审计评估
同瑞简介
同瑞风采
点子交流
点子专题
点子交流
精彩答疑
培训频道
培训专题
最新课程
网上书店
考试中心
名师授课
会员中心
会员专题
最新优惠
会员手册
会员公告
办事指南
瑞丰视觉
瑞丰专题
周年特刊
员工心声
企业文化
瑞丰动态
 
 
 
 
> 新闻中心 > 综合快讯 > 文章内容
 
“两法”合一将惠及零售业 本土零售业迎来机遇
核心提示:
来源:中国商报 日期:2007-3-27
备受各界关注的企业所得税法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闭幕会上表决通过,中国从此将逐步告别企业所得税“双轨”时代。市场人士认为,两税合一的实施,将惠及零售业,让内资零售业与外资零售业一起站上了公平起跑线,零售业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零售业利税倒挂现象严重

    所得税“两税合一”是以“双轨制”为基础的,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内资金短缺和管理水平低下,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出台了诸多优惠措施,所得税率的降低就是最突出的举措。在外资方面,1991年我国把适用于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两个所得税法,合并为《中人民共和国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在内企方面,1994年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由此也形成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度并存的“双轨制”。

    同是企业,外资企业所得税为15%,内资企业则高达33%,其间的不平等显而易见。实际上,15%的名义所得税率再加上“两免三减半”、税前扣除标准等其他优惠政策,外企实际承受的所得税率只有10%至12%左右,而内企的实际综合税负为20%至24%左右,约高出一倍。所得税“双轨制”在积极发挥其历史作用十多年后,其弊端在新时期已越来越明显。

    由于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较大漏洞,致使国内部分零售企业想方设法摇身变为外资企业,其目的很明显,无非是想享受外资企业所得税优惠。这种扭曲企业经营行为的套利行为,一方面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一方面使企业无法专注于主业的发展,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这种内外有别、税负“外轻内重”的政策,已到了不改不可的地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温家宝说,现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使内外资企业处于平等竞争地位,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批发和零售业是典型的薄利、重税行业,全行业的平均净利率为2.13%,实际所得税率为31.28%,排在金融保险行业以及木材家具之后,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3位。

    据统计,2005年,17家外资零售企业在华销售额达1400亿元,而我国沪、深两市71家零售类上市公司的销售额仅为1800亿元。税负上的差距,意味着不公平的发展机会,使得内资超市在技术更新、规模扩张以及发展后劲方面的竞争力明显落后于外资超市。

    外资借政策优势圈地

    零售业全面开放两年来,中外大型零售企业开始强势瓜分市场,外资超市在中国的“圈地运动”非常迅速。它们已经从初期的适应转向全面扩张。此外,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下,外资超市在新开店数目和计划开店数目方面,都高于内资超市。

    外资超市一方面享受了优惠的税收政策,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特殊偏爱。据调查,我国有一些外资超市,其店铺的租金最低的一年只有3.8元/平方米,而中方超市每年租金一般在31.2元/平方米。加上方方面面的优惠条件,使中方零售企业处于很不利的竞争地位。

    有的地方为了完成引资指标,不惜出让城市黄金地段和给与最优惠的政策。东方家园董事长张宏伟在一次论坛演讲中将矛头直指地方政府违规审批,“目前在中国的300余家大型外资零售企业,真正经商务部批准的只有70多家,有近80%是违规操作的。而且,外资零售商的违规做法正变着花样来。有些外企在幕后操纵国内企业,有些是假合资假内资,还有些是‘一夫多妻制’,等保护期一满再全面兼并。”

    他说,“一方面,国内企业还没来得及在保护期内享受切实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则继续违规操作。目前,外资已完成它们在中国零售市场的高端布局。更可怕的是,还有大量外资流通业继续违规进入,中国本土商业企业正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利用优惠的引资政策,外资超市在中国长驱直入。家乐福借助地方政府的绿灯而“违规潜行”。家乐福早在去年3月就公布新的“大跃进”计划,准备在三年内,再投资100亿欧元新开100家大型购物超市,并形容此一计划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店铺增长战略。目前家乐福已拥有200多家门店,超过沃尔玛。

    沃尔玛身居全球零售业老大,三分之一门店集中在华南,近年开始进入上海、北京等一线大城市。2007年刚开春,沃尔玛便宣布收购好又多,这无疑是中国零售行业中的重磅新闻,因为这个全球老大通过一桩企业收购案便成就了其中国老大的地位,大卖场门店迅速增加到174家。

    刚刚过去的2006年,TESCO完成对乐购的控股,家得宝7亿元收购家世界家居,百思买收购五星电器……外资巨头们在华并购的势头可谓来势凶猛,顷刻之间即可吞并一个培育上十年的企业,成就行业领头羊的位置。

不仅如此,外资超市的单店规模也远大于内资企业。在流通渠道中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拥有绝对优势。除了资金实力、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状况差异造成的差异以外,税负的超国民待遇使外资超市“如虎添翼”。

    而反观中国本土的零售商们,境遇则大不相同。

    中国的本土零售企业,大多背负着历史包袱,带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难以越出“雷池”半步。它们资产负债率大都在50%左右,超过70%便被证券分析师们认为达到财务“警戒水位”,在投资上稍有不慎,或许就要带来灭顶之灾——倒闭或者被重组。

    本土龙头企业百联集团2006年营业收入仅为600亿元,而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本土零售企业也屈指可数,共计仅为10家左右。而跨国巨头们的营业收入则动辄上千亿美元,家乐福、沃尔玛等巨头们在中国的零售业务,年营业收入也超过了200亿元人民币。

    在经过一轮单店扩张的传统增长之后,如今零售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到并购战阶段,外资凭借自身资金实力正在以“几何级数”做大中国业务。而本土企业由于“小而散”的先天不足,举债收购存在财务风险,自然扩张已经难以跟上外资速度。

    本土零售业迎来机遇

    业内专家认为,“两税合一”后本土商业零售业降低成本,发展空间大,将促进企业发展。

    “两税合一”,从税收角度,让内资零售业与外资零售业一起站上了公平起跑线,坚定了本土超市抗衡甚至战胜外资超市的信念。一家超市财务部人员核算了一下“两税合一”后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原来超市要交纳企业所得税33%,现在降低至25%,仅这相差8%,按去年赢利来看,企业一年就可多出净利润20多万元。

    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两税合一”将使整个零售行业的净利润提高14.47%。一些企业如友谊股份和鄂武商等上市公司,净利润将分别提高24.7%和23%。

    专家认为,“两税合一”必将对今后的零售业产生重要而长期的影响。

    首先是超市的竞争阶段将发生重大变化。据统计,截至2005年年末,全国百强零售商业中超级市场门店家数达15458个,比上年增长19.8%;这些超级市场实现销售额2850.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超级市场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其销售额、店铺数量在零售业中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我国零售业中已形成了主力业态,成为我国百姓主要的消费场所,经营方式普遍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超市的发展趋势是朝着大卖场和便利店两端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包容度越来越大,经营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极大地拓展了超市的服务功能,迎合了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

    但是与外资超市相比,目前内资超市多数集中在中档的普通超市市场。同时,许多外资超市已经开始从利润丰厚的一线市场向二线和三线延伸,比如台资好又多超市与沃尔玛正在珠江三角洲的二线城市如东莞、佛山、湛江等城市谋点布局。面对一线市场“味如鸡肋”,二、三线市场频频受攻的形势下,专家认为,“两税合一”很有可能给内资超市一个缓冲机会,使它们能够重整旗鼓,并开始一场旷日持久的“相持战”。如果内企超市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会在合适的时机从二线市场再战一线发达地区,转入“战略反攻”,最终形成内外资超市合理、规范、有序竞争的局面。

    其次是超市的竞争格局有可能发生根本变化。我国沪、深两市71家零售类上市公司,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超市类企业,数目多而且规模比较小,取消内外资所得税的差别之后,“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规律将促使规模较大的内资超市开始大规模地兼并、重组,内资利润率的增加将促使企业增加改扩建配送中心、仓储中心、冷链系统、交易中心等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现代流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因此,在新格局之下,我国超市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两税合一将成为一条分水岭,专家分析,中国超市将从此加快由“春秋战乱”向“战国七雄”过渡。70多家比较知名的内资零售商品牌在购并风潮中,存留下的将不会超过十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