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金融各界的一致高度关注下,两项重要财经决议在6月29日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如期获得通过:一是对个人所得税法作出修改,授权国务院对储蓄存款利息税的减征或停征办法作出规定;二是批准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并相应批准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调整。
联系到稍早前出台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和出口退税新规,显见国家运用财政税收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意图日益明朗,财税政策正和货币政策一道,成为预防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左膀右臂”。
回顾当年,开征利息税其实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调控政策,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居民少存钱、多消费,从而刺激内需,进而加快经济的增长。8年来,征收利息税在鼓励消费和投资、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自1999年11月1日开征利息税至2006年底,我国共征收利息税2146.4亿元。
但是,利息税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一方面,虽然物价涨幅已持续数月突破3%的警戒线,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还不能很快地扭转事实上存在的存款负利率局面,尽管存款利率已多次上调,但上调幅度与征收20%的利息税相比,仍然对居民缺乏吸引力。对居民来说,把钱存入银行不仅不能升值,还要缴纳20%的利息税,这显然难言公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缺课”,广大低收入阶层出于对未来的不安定感,为了应付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这“四大难”,又不得不将钱存在银行里。对于这些养命钱来说,不管利率水平是高是低,都不可能拿出来消费,从而使调控的初衷难以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财政收入已经保持了多年的快速增长。据国务院最新报告,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9373亿元,比2005年增长24.4%。财政部最新数字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财政收入为21723亿元,同比增长30.6%。谁都看得出,这种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速,已经远远超过了居民收入甚至GDP的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停征或者减征利息税,国家财政完全有能力承受。更何况,有统计表明,2006年利息税收入占全国税收入库总量不到0.7%的份额。
正是考虑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授权国务院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停征或者减征的决定。接下来国务院到底会停征还是减征,依据历史经验,相信很快就会有答案。不管是减征还是停征利息税,对居民储户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增加了存款的利息收入,能有效减缓负利率,效果如同加息。有专家根据当前的利率水平计算,如果利息税减为征收10%,那么一年期存款税后利率将变成2.754%,比官方利率提高0.306个百分点,比以往几次加息的0.27个百分点略高一些。而如果是停征,那么将是0.612个百分点,存款所得利息更高。
至于财政部即将发行的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其直接用途是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以之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
说起来特别国债也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其实,这是我国继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资国有银行后,再次以财政手段解决重大金融问题。当年,我们之所以要发行特别国债,是为了冲抵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其资本金、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而这次再度发行特别国债的背景则是国际经济失衡,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资金大量流入,出现了流动性偏多问题,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因此,这次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首先,可以抑制货币流动性,缓解央行对冲压力;其次,可以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使宏观调控更加有效;其三,可以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提高外汇经营收益;其四,有利于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高度看,两项财税新举的出台,实质上是对金融调控的有力支持和配合。今年以来,为加强金融调控,央行已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央票发行到6月21日即已超过2.5万亿元。但是,各项数据显示,目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工业增长偏快、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速高位运行、流动性过剩突出、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货币政策频繁“出击”以后,其空间已受到较大局限,需要其他调控手段的陆续跟进,特别是财税手段还有相当的发挥空间。这次发行特别国债和减免利息税在法律层面上的获准,可以说是财税与货币调控间良好配合的新开端。两大调控手段并用,再辅之以外汇和资本调控,流动性过剩矛盾应能得到有效缓解,经济增长过热之忧应该不会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