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北省各地国税部门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入库数呈跨越式增长。从全省看,2006年累计征收房地产企业所得税5.4亿元,同比增收2.7亿元;而今年头5个月,入库企业所得税已超过去年全年。
湖北省国税局局长刘勇表示,运用科学化、精细化这把“金钥匙”,被称为“收入巨人、纳税侏儒”的房地产企业税收难题正在破解。
支柱产业缘何不是支柱税源2006年,武汉市洪山区国税局在对一家房地产公司进行稽查过程时,发现其从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大做手脚,逃避企业所得税的行为十分惊人。
洪山区国税局局长郭亚光说,这家房地产企业最终被查补税款1653万元,而它所暴露的则是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房地产企业的收入、成本及费用,税务机关很难掌握,因而所得税的征收一直是困扰税务机关的一大难题。洪山区去年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征收入库1.6亿元,而在2005年以前每年不过1000万元。
近年来,各地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销售收入快速增长,许多地方甚至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是,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增幅明显滞后于房地产销售收入增速,以致一些专家称这个行业为“收入巨人、纳税侏儒”。据湖北省天门市国税局测算,2005年实际入库房地产企业所得税仅占理论测算数的61.9%,与房地产开发的速度比较,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增长严重滞后。
湖北省国税局所得税管理处处长张铁说,掌握房地产企业收入不容易,对成本和费用的管理更加困难,因而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成为税务部门的一项新挑战。
动态监控 过程管理武汉市汉阳区国税局所得税科科长陈珊琳并没有真正买过商品房,但他却是分局人人皆知的“买房专家”。他以购房者的身份到企业摸清房型结构、面积、价格以及销售情况,辖区内的房地产企业,他几乎都跑到了。正是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暗访”,陈珊琳掌握了房地产企业都有一张销售明细表,这张表详细地反映了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情况,房屋面积有多大,以什么价格售出,首付多少、按揭多少都一目了然,因而成为国税部门掌握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税基的重要途径和开展预征预缴的主要依据。
陈珊琳的销售明细表预征法,后来在全省国税系统得到普遍推广运用。不仅如此,房地产企业的楼盘广告、宣传单等都被纳入了税收管理员的视野。税收管理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去掌握房地产企业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的真实情况。
目前湖北省国税系统已建立省、市、县三级房地产企业管理台账,对房地产开发全过程实行动态监控、过程管理。对尚未开发的项目,由管理人员定期下户跟踪管理,及时掌握企业开发项目的立项情况。对已取得立项的,提前介入进行监控,详细采集工程项目名称、投资方、承建方等相关信息,并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登记、跟踪、核销台账,实行动态监控;对未取得立项的,重点开展政策宣传和业务咨询,要求房地产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将相关批文、证件、合同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项目开工和开始预售后,税收管理员及时到房管局了解企业的预销售备案登记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与企业实际申报信息进行综合比对,对异常企业按照纳税评估的程序进行税务约谈、评估检查、违章处理。仅今年3月~4月,全省国税部门通过加强信息比对和纳税评估,审增在建项目26个,新增税源1.5亿元。
专业化管理堵塞“专业化漏洞”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专业化,是基层税收管理员普遍认为的一道难关。汉阳区国税局所得税科科长陈珊琳对记者坦言:“目前来看,税务部门掌握的信息始终落后于企业,尤其在我们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还不能与房地产企业的专业化程度相适应的情况下,实施专业化分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天门市房地产税收征管项目负责人石波说,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征管对国税部门来说还是全新的业务,对税收管理员素质要求更高,按传统的属地管理原则管理房地产企业税收,不利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他说:“我们就是要用专业化的分类管理堵塞‘专业化漏洞’。”天门市国税局专门邀请有关专家,对税收管理员多次进行房地产企业经营与会计知识培训。
洪山区国税局局长郭亚光认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之所以难管,主要是税基构成要素多元化、复杂化所致,掌握房地产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单靠税务部门是不够的。在房地产企业的监督管理链条中,税务部门属于“下游部门”,事实上处于监管的最末端;而在前面,对于其立项、审批、征地、开工、预售等等信息,分别由建委、土地、规划、房管等多个政府部门掌握。如果能够依托计算机网络实现部门之间信息采集、储存、分析共享,将信息应用到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之中,就会大大缓解国税部门与房地产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目前,洪山区已采取区政府牵头、各个相关部门参与的例会制度和情况交换制度,定期相互通报房地产企业情报资料。天门市也以政府《会议纪要》的形式成立了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协调领导小组,明确在每个月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各个职能部门将相关资料传递给税务部门,同时把税款的预征入库设定为房管局办理房产证的前置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