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5日起,我国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居民存款收益将得以提高。此次利息税调减,相当于对存款利率增加了0.5个百分点。
以1年期存款为例,目前的基准利率是3.33%,扣除5%的利息税后实际利率为3.16%。但利息税如果按20%征收,实际利率仅为2.66%。
尽管与上月高达5.6%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相比,利息税的调减并没有改变“负利率”的局面,但储蓄存款实际收益的增加,或多或少会对老百姓的投资理财行为产生影响。此前颇为壮大的“储蓄搬家”队伍中,可能有一部分人将把钱“往回搬”。
北京一所大学的年轻教师小杜最近从股市获利清仓后,就将自己证券账户上的资金全部转回了银行账户,还办了个半年的定期存款。他说:“买股票耗费精力太多,现在落袋为安,加之利息税减征了,存款能获得更多收益。”
不过,小杜依旧看好股市、开放式基金等投资渠道,他认为理财观念应该由“抱紧储蓄”转为多向投资。
眼下投资者都知道,政策调整时,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理财产品,从而保证获取更大收益。但是投资市场变幻莫测,隐藏着诸多风险。新华人寿有关专家建议,投资者要策略性地做好资金短、中、长期理财规划,“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而如今应对通胀压力,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这位专家提醒,投资理财不仅只是关注收益的增加,更要关注实际生活品质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这需要储蓄、投资和保障计划的科学组合。
目前利率环境下,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应有讲究。建行金融理财师表示,虽然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相对较低,收益也较固定,但在银行加息较为频繁的背景下,投资者持有短期产品会更有利。这样资金就获得了一定的流动性,如遇好的投资机会可随时提款“进场”。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多次加息,国内金融机构已积累了应对经验,目前销售的理财产品中就有一类是浮动收益的,这类产品具有投资保底和“息涨随涨”功能,在利率变动时期优势凸显。因此,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时,除考虑投资期限的长短外,还可考虑产品类型是固定收益还是浮动收益。像银行推出的固定收益产品主要有国债、企业债、央行票据等,年收益率多在4%左右。但其投资期限一般在1年以上,若提前申请赎回,手续费也在2%至5%之间,对投资者有“强制储蓄”效应。
当然,除了注重投资的收益,一些老百姓在理财过程中也开始注重个人和家庭的自我保障水平。在他们的投资组合里,保险正在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日,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就正式面向中国内地老百姓推出了保险代理服务,其个人银行部总裁叶杨诗明女士称,银保业务的引入,使之为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和全面。
国内保险市场刚刚开放的时候,机会的确很多。1996年、1997年,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客户,把保单收益率定为8%甚至超过9%,而且这些保单都是长期险种,收益率是不变的,但当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其投资价值。1999年起,监管部门规定寿险保单(包括长期健康险保单)的预期收益率不超过年复利2.5%,各寿险公司立即停办了有关产品,保险市场的“投机”机会不再。
时下银行存款收益的提高,会对固定收益型传统寿险产品以及储蓄替代型保险产品的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于购买投连、万能、分红等浮动收益产品的投保人影响并不大。因为这一类产品能够把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与投保人进行一定比例的分享。不过,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投资者来说其吸引力非常有限。所以,过去保险代理人向客户推销保险时是“诱之以利”,讲投资回报有多高,现今讲得更多的是花钱买一份保障。
客观来看,目前中国老百姓投资的渠道相比成熟市场而言仍比较有限,其理财意识也还没真正建立起来。新华人寿销售管理中心主任高焕利说:“现在很多人把保险产品当作基金来买卖,只注重其外在投资性,不注重其内在保障性,就好比‘内衣外穿’一样。保险毕竟不同于一般金融投资品,其本质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投保人应树立长期保险保障的观念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