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开发、制造大功率风电机组而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将实行先征后退
受需求旺盛以及供应持续偏紧影响,国际煤价和油价近来屡创新高。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和应用成本较低的清洁可再生资源———风电,成为国内新能源企业投资的热门领域。
4月23日,财政部发布了《财政部关于调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从2008年1月1日起,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大功率风发电机组而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作为国家投资处理,转为国家资本金。这对急需国家政策扶持的风力发电行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有关人士认为,新政策意味着政府在鼓励风电发展方面再度给予实惠,对风电企业新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自主创新将产生重大影响,
风电设备要在野外运行20年,目前重要零部件依赖进口
4月10日,龙源电力集团在福建省东山县陈城镇举行省级重点项目风电二期扩建仪式。据悉,该集团是在完成了乌礁湾投资3.9亿元人民币的第一期、第二期风电场建设的基础上,这次又计划投资4.74亿元,安装功率1500千瓦的风机33台,建设风电二期扩建工程。
龙源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风力发电的潜力很大,我们对高功率的发电机也有很大需求,但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国外厂商普遍能够提供性能较为稳定的兆瓦级的整机设备,乌礁湾前期投产发电的机组主要是丹麦生产的。”
据了解,虽然目前600千瓦、750千瓦风机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0%左右,工艺也比较成熟,价格能比国外同类产品低约20%.但在主流的兆瓦级大功率机组上,国内只有金风科技、东方汽轮机、华锐风电等有限的几家厂商能提供,而主要零部件仍需依赖进口,整机成本不占优势。
高性能风机的国产化速度跟不上风电场的建设速度,就是被一些重要零部件“卡住了脖子”,产能提不上去。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风电机组要在野外恶劣环境中运行20年,对零部件的质量要求比较高。而关键零部件比如轴承、电控系统等主要部件国产技术还不成熟,在整机成本中占的比例又较高。
福建省能源研究会相关人士表示,近期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关键零部件的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国产机组的制造成本。风机价格居高不下,风电建设投资过大,造成风能发电成本高,进而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记者从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获悉,目前尽管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也将重点支持1.5兆瓦风机的产业化,但仍需时间。并且出于对中国市场控制的考虑,国外公司也只愿合资生产,不愿转让核心技术,我国风电机组行业“有产权无核心技术”的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4月23日财政部下发的《通知》明确,以税收方面的鼓励政策来推进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研发的国产化。自2008年5月1日起,对新批准的内、外资投资项目进口单机额定功率不大于2.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一律停止执行进口免税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核心零部件实行进口免税,同时取消2.5兆瓦以下的进口风电机组的免税政策,就是鼓励核心技术逐步国产化,使外国公司将整机制造技术向国内转移,达到更好地消化、吸收、创新的目的。该《通知》的出台,是国家对大功率风电机组产业化和国产化的支持,特别是对兆瓦级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生产的支持,对相关的风电设备厂及发电厂都是重大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