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本报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该部门将专门设立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新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市场人士分析,此举将预示着国内各地税率参差不齐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或将得到统一,无论是中资或外资的企业年金市场将得到更快地发展。
“我们已经给德国拜耳、宜家等国内外资企业提供了福利员工计划,包括补充养老、短期的意外、医疗保险等,涉及4000家企业和50万名员工,保费规模超过5.3亿元。我们对国内的跨国企业的企业年金市场十分关注,希望能加快开发。”6月25日,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副总经理杨学连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新税收优惠政策
6月24日,华信惠悦咨询公司中国雇员福利及精算部首席顾问于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义务去反映市场的呼声,而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统一最终是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来制定的,从现在来看,企业年金的优惠税率统一调低还是调高好,并不能一概而论。
他分析,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讲,调高企业年金的优惠税率,显然是利好的政策,但是国家却会在税收收入上有所减少,因此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慎重确定。
而记者从中国养老金网发现,在已经出台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税率的24个省市中,各地税收优惠税率参差不齐,大多数省市的税收优惠都是4%,而在外资集中地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企业年金税优政策却差异甚大,如上海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税率是5%,江苏的税收优惠税率则达到12.5%,同样是在长三角地区,两地差异却超过一倍。
正是得益于江苏的高优惠税率,记者从总部设在苏州昆山的世界500强企业艾利(中国)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早在2006年就为其在国内的将近1.2万名员工,制定了企业年金计划,从而成为国内第一家跨国企业集团实施企业年金计划的外资企业。
6月20日,艾利(中国)亚太区总经理周振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该公司在国内一共有1.4万名员工,有85%的员工已经参与了该计划,这一计划将伴随员工一直到退休,员工自己缴纳一部分资金,企业为员工按照3:1的比例支付其余资金,如果员工离开企业,这一计划也可以跟随员工过户到新企业。
对此,杨学连分析,目前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基本由各地政府各自制定,国家并没有出台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且也没有给企业硬性规定制定年金计划,这给跨国企业实施年金计划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在上海,很多外资独资企业仍然在观望。
“与江苏相比,上海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确实太低了,这或许是上海很多外资企业缘何不为所动的原因之一,如果国家真的能制定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消除地区差异,那么已经拥有企业年金牌照的金融机构可以放手大胆地开拓外资企业年金市场。”一家在今年新获得托管人资格的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中介咨询施展身手
由于国内养老金公司人才缺乏,为争夺外资企业的企业年金市场,记者了解到,包括平安、太平养老险公司开始借助专业中介咨询公司开拓业务渠道。
据于晨介绍,华信惠悦是一家在国内专门为跨国企业提供企业年金方面咨询服务的机构,公司的主要客户是欧美、日韩以及港台地区的外资企业,行业则包括银行、保险、化工、高科技等领域,目前国内已经开展企业年金计划的大约有十多家,而为员工做了福利计划的则占比在30%左右,华信惠悦每天都能接到外资企业在员工福利、企业年金、商业补充养老方面的咨询。
于晨表示,外资企业对于企业年金的积极性还是相当高的,不久之前该公司就为江苏南京一家中外合资化工企业提供了企业年金的方案,现在已经在实施。
“企业年金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200年的历史,因此在国内的欧美企业普遍都比较重视国内员工的保障计划,这也是作为它们吸引人才、保留人才、激励员工的一大法宝,而日韩的企业则在这一方面并不积极。”于晨在分析外资企业实施年金计划时称。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国内从事员工福利中介咨询的机构主要也是外资,而且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外资集中地,于晨早前就在美国从事企业员工的福利计划。
养老险机构发力市场
记者也了解到,由于企业年金计划是一种信托模式,而且当初艾利(中国)实施的年金计划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是华宝信托,而非养老险公司,这是否意味着信托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此,杨学表示,目前拥有企业年金受托管理牌照的养老险公司数量已经超越了信托公司,平安养老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铺设了服务机构,遍及全国35个省市自治区,而信托公司由于法规的限制不能在外地开设分支机构。由于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养老险公司能够提供面对面的属地化服务,这一点对于非常重视服务质量的跨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在他看来,在去年国家劳动保障部发放的第二批年金牌照的时候,养老险公司获得了两张甚至三张牌照,因此在挖掘外资企业年金拥有了明显优势,在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4种角色中,受托人扮演着领衔的角色,跨国企业在选择受托人的时候都非常谨慎。
于晨也表示,虽然银行也获得了两张牌照,如果是作为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角色来看,银行的优势还看不清,现在市场上存在的“3+1”模式和“2+2”模式主要还是由养老险公司和银行扮演,养老险公司作为受托人,会选择实力强的银行作为托管方,但是如果真正遇到大客户,受托的企业年金巨大的话,为了分散风险,外资企业也会选择几家年金机构作为投资管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