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关于我们帮助中心在线咨询友情连接联系方式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热点专题
综合快讯
政策法规
税收专题
中央税收法规
中央财经法规
地方法规
审计评估
同瑞简介
同瑞风采
点子交流
点子专题
点子交流
精彩答疑
培训频道
培训专题
最新课程
网上书店
考试中心
名师授课
会员中心
会员专题
最新优惠
会员手册
会员公告
办事指南
瑞丰视觉
瑞丰专题
周年特刊
员工心声
企业文化
瑞丰动态
 
 
 
 
> 新闻中心 > 综合快讯 > 文章内容
 
半年报透露经济出现放缓迹象 企业、学界呼吁减税
核心提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8-7-22

  哈继铭建议在税收方面进行结构性的调整,适度降低个人所得税,出口退税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一些调整。

  半年度数据公布之后,尽管停止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呼声频频,但综合宏观调控相关部门的表态,继续坚持从紧货币政策和适度放宽财政政策为更具可能性的选择。

  其中财政政策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化解可能出现的滞胀局面的关键所在,而由于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财政政策面临操作空间有限的困境。

  企业、学界呼吁减税

  “纺织业面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现在已经支撑不住了,如果不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在6月中旬的一次企业社会责任的研讨会上,在回答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欧新黔的提问时,大型纺织企业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表示。

  在诸多不利因素中,出口退税的大幅度下调与人民币升值被认为是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2007年7月1日,553项“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被降低。

  面对企业的呼吁,决策层迅速给予了回应。有媒体称,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将择机出台。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上周一在一个会议上表示,将在适当时机推出扶持政策,帮助出口出现问题的纺织等行业。

  纺织业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面对内外交困的市场环境,降低税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渡过难关成为企业和学界的一致呼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经济当前正面临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挑战,此前通胀和GDP增长都是同方向变化,而此次出现了反方向变化,需要特别注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搭配。

  哈继铭建议在税收方面进行结构性的调整,适度降低个人所得税,出口退税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一些调整。“如果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度的调整,可以考虑增值税改革全面铺开,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性的增值税,允许资本开支在税前全部列支。”

  此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在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也建议,面对可能的滞胀局面,应该革新政策思维,对总供给进行管理,具体的做法是采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这样一方面可以应对通胀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不会降低产出,经济可以保持增长。

  常规支出迅速增加

  与减税呼声并存的是对财政支出压力的担忧,财政部7月8日下发通知表示,预计明年的支出压力较大,要求各部门做好增收节支工作。

  财政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财政支出压力较大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在逐步推进,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味着支出的不断增加。其次是化解在经济高速增长中出现的很多矛盾需要大量的支出,包括通货膨胀、资源缺乏和环境破坏导致的大量支出。

  第三,维持社会稳定的支出,包括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增加较快。在今年的预算中,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预算超过6600亿元,在所有支出项目中位列第四。

  白景明认为,震灾重建支出并非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的原因,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种常规支出的快速增加才是原因所在。

  据介绍,今年1到5月份,公共安全支出同比增加了2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加了41%,而环境保护的支出同比增加了98%。“虽然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财政支出增长更快,而且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白景明表示。

  白景明表示,在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进一步减税的空间不大。一方面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已经推行了减税的改革措施,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提高到2000元,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之后税率由33%降低至25%。此外还取消了农业税,增值税转型也在东北和中部开展试点。

  对此,哈继铭表示,财政政策仍然有操作的空间,今年预算中14%的财政收入预计增速相对保守。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达到30%,全年保守估计增速不会低于24%,这样超预算收入就超过5000亿元。而地震灾后重建量化之后增加的支出只有1000余亿元。

  白景明表示,当前财政政策对于经济的调节作用已经发挥较好,中国经济增速不会大幅度下滑,应该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一方面保障公共产品供给的稳定增长,另外一方面保证不带来重大的财政危机,避免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