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闭幕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福建福诚衣车贸易有限公司与泉州市签下了投资额达2000万美元的电脑自动裁剪机大型项目,由此拉开了泉州市纺织服装机械产业向高端进军的序幕。
电脑自动裁剪机大型项目落户地石狮市副市长林天虎告诉记者,泉州市纺机企业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一是因为目前既有纺织产业进入升级换代、高档纺机设备需求量上升的极好商机,又有国家鼓励扶持高档纺机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军高端纺机产品,与“洋品牌”一争高下,已然成为泉州纺机企业新形势的不二选择。
纺织服装业是泉州市的第一大传统支柱产业,2007年其产值达到910多亿元,占全国服装产业总产值的10%左右。纺织服装业的迅猛发展,为泉州纺机设备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仅晋江市,纺织服装企业每年的设备采购金额就高达数十亿元,其中每年仅企业采购的织布机就达1万多台。但巨大的纺机市场需求并没有成就泉州纺机制造业的辉煌,相反,泉州的纺机业目前还是一个“小矮人”,2007年其产值仅10多亿元,当地纺织服装企业采用的设备大多靠进口。据统计,目前泉州市纺机市场已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10多个知名纺机品牌,这些“洋品牌”占领了泉州市纺机市场近70%的份额。泉州市本土纺机企业只能仰人鼻息,在中低端领域争一席之地。
泉州逸凡缝纫设备有限公司经理卢和光告诉记者,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泉州市本地纺机企业一直只能采取了一种省时省力的经营方式,那就是商贸。“服装企业需要什么设备,我们就从国外或省外引进,然后加价卖给企业,赚取一点差价。”他告诉记者。当地大部分纺机制造企业自身仅生产少量的中低端设备,而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经营各种进口、国产其他品牌的服装机械,赚取贸易利润。
福建缝制设备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志鹏表示,这种只引进设备的做法其危害是明显的,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如此恶性循环,中国纺机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如今纺机业的竞争已经趋于国际化,中国纺机企业必须通过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自身技术研发水平等方式奋起追赶。而现在正是最好的机会。”王志鹏说。
王志鹏所说的机会,是指随着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泉州市的纺织服装业正力求转型,许多纺织服装企业走上了高端发展道路,行业内也出现了一股淘汰落后产能、购买高新设备的热潮。以现在石狮市服装企业竞相装备电脑平车为例,其价格虽然是同类型设备电动平车的12倍,但电脑平车能自动完成剪线、定针、回缝,还能比电动平车节省40%的时间和50%的电能。据介绍,从今年初开始,石狮服装制造业装备电脑平车的速度明显加快。不少企业一次性全部更新了设备,最多的达到1000多部。“数千家服装企业都要进行设备升级,对于纺机业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机会。”王志鹏说。
7月15日在江苏省举行的彩蝶系列圆网印花机和孔雀平网印花机推介会上,泉州市佶龙纺机公司生产的上述两个系列的产品,由于价格比同类“洋品牌”低了很多,在推介会上受到服装企业追捧。该公司老总柯清松高兴地说:“虽然我们投入了巨额的研发费用,但市场给了我们回报,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跟同类‘洋品牌’竞争了。”另一家纺机企业晋江聚旺印染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佳铭也告诉记者,他们前不久推出的达·芬奇开放式圆网印花机自上市后就颇受青睐,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今年底。
纺机企业能够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进军,除了拥有良好的市场机会外,政府出台的多项扶持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章旺介绍,今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让泉州市的内资纺机企业有机会和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他说,纺机业肩负振兴纺织装备制造业和促进纺织产业升级的双重责任,长期以来的内外资不同税负的政策严重削弱了国产纺机的市场竞争力,而“两法”合一给国内纺机业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能够使纺机业士气大振的政策因素不止“两法”合一。根据鼓励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的规定,国家从去年7月起对部分纺织机械零部件和整机进口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对新批准的内外资项目进口所有规格的自动络筒机和喷气织机一律停止执行进口免税政策。王志鹏说,这两种设备是大型纺机的核心设备,对其进口免税有助于泉州纺机企业通过引进技术继而消化吸收,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另外,如果纺机企业舍得在研发上投入资金,拿出自己过硬的‘拳头’产品,政府也不会亏待这些在技术上走高新路线的企业。”王志鹏说。他介绍,依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将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对企业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通过研发高新技术,企业能省下不少开支,再把这部分资金用在研发上,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后又能享受到税收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