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连工资都发不下来。”段德民急促地说。
段德民是北京一家医疗器械企业的负责人,6月开始,来自海外的订单忽然降了八成,公司立时陷入困境。
段德民的遭遇是当下中小企业生存境况的一个缩影。虽然国内经济形势正在趋稳,但中小企业依然没有好转。
除了出口萎缩造成的冲击,国内刺激经济政策未能惠及中小企业,而由于财政减收,对中小企业的税费征收反倒不断增加,这使得民企的境况雪上加霜。来自社科院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冲击下40%已经倒闭,另外还有40%正在生死边缘挣扎。
本报获悉,一个高规格的纾困中小企业文件,正在由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牵头起草。该文件最终将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据悉,目前正在听取财政部、税务总局、人社部等部门意见。
这是中国一系列刺激民间投资政策的一部分。早在6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已就促进民间投资的 “20条意见”征求了各地意见。
起草新文件
据悉,工信部早前向国务院上报了 “关于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5月中旬,国务院领导在该报告上进行了批示,并指示发改委、工信部牵头作专门研究。
上述参与讨论的人士介绍说,新文件在缓解融资难、改善中小企业服务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有具体举措,不过很多内容在过去文件中也已有所提及。例如今年初工信部下发的“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就在融资担保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
预计,在各界反映较多的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上,将会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财政将会加大投入。同时,有学者提出文件应在创新抵押方式、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等方面有所突破。
上述人士对新文件持悲观态度,他认为,中小企业发展遇困有很多深层次原因,例如金融体制改革等。而且很多措施“在地方没法执行”,指望一个文件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实际上,政府部门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上出台了很多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涉及中小企业的文件就达27个。从 《中小企业促进法》到“非公经济36条”,再到2008年密集出台的政策,但是收效甚微。
比融资更难的
“主要是市场没有启动起来。”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告诉本报。
陈乃醒是 “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课题组负责人,在他看来,融资难、贷款难并不是当下中小企业最主要的问题,在市场需求萎缩情况下,“即使给了企业钱也没处花”。
在对各地调研后,他认为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有钢铁、化工、基建、家具、纺织、服装。食品行业则是例外,是为数不多没受影响的行业。
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贸企业最先受到冲击,段德民所在医疗器械企业的订单就一直在下滑。
他说,国内市场比较乱,他甚至用“没有生意道德”来形容,所以当初宁愿选择国外市场。眼下,短期转做内销已不大可能,因而“只能扛着”。
和段德民不同,刘明(化名)所在的金属塑料制品厂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据介绍,这得益于政府一项扩大内需的政策——家电下乡。由于企业产品主要为多家冰箱厂做配套,在“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下,公司运转还算正常,算下来,一年还有接近100万元的结余。
不过,负担过重问题却让这位企业家无处诉说。
据介绍,该厂除了按规定缴纳各种税(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外,还要支付各种费用几十万元。他举例说,目前该厂职工平均工资在2万-2.2万之间,每年必须缴纳的养老、基本医疗等险种费用占到工人工资的40%-45%。
刘明企业所在城市在全省经济排名中靠后,但该地区社保局在缴费标准上执行全省平均标准,多次向上面反映,一直没有结果。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告诉本报,中小企业负担除了劳动成本外,还包括纳税、交费、摊派、捐赠、公关招待等。保育钧介绍说,从2001年到2007年,全国私营企业税负等负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保育钧所在研究会曾对私营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后发现,“税、交费、摊派、捐赠、公关招待五类负担合计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12%上下;仅考虑纳税、交费和支应摊派三项,则占销售额的比重为9.4%。”
减负“巧遇”新问题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中小企业遇到税负加重等问题,除了政策本身问题外,更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执行中走样,多位企业人士反映,中央各种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为此呼吁实行强制执行。
“地方政府也喊要为中小企业减负,可迟迟不见行动。”刘明说。
他举例说,去年政府调整了土地使用税,原本每平米不到一元的税调整到六元,这给企业较大的财务压力,按照测算,50亩土地使用50年,得纳税1000万元。后来,金融危机袭来,当地市领导也感觉到该税有点多,提出了减半收,“讲了,但一直没执行。”
据刘明介绍,2008年,区里的财政预算收入是1亿元,结果实收2.2亿元,刘明以为多出的一亿多元会部分返还企业。后来当地人大讨论后,决定主要用于还政府欠账和推行公务员“阳光工资”,没有一分钱返还企业。
此外,政府各部门取向不一致,使得减负这个问题变得很复杂,尤其在当前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税务部门的想法是加强征税,而不是减少。
上述人士介绍说,有一次他到一个省去参加中小企业发展研讨会,会上我们讨论怎么减轻企业税负。但就在同一个宾馆,还有个税务部门召开的会议,他们在讨论怎么征税,据说会议认为对中小企业的征税还有很大的空间,要严格征税。
目前,很多地方对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固定税,即不管销售收入多少,每年只需要缴纳固定数额的税即可。这意味着,当税务部门需要加强税收监管时,自行裁量权很大。
有学者担忧,在财政收入减少、税务部门加紧征税的情况下,各地很可能自行出台些土政策来增税,“这对中小企业是个很大的威胁”。
据悉,新文件并未涉及减负的问题,但在征求意见时,有学者提出应该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