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关于我们帮助中心在线咨询友情连接联系方式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热点专题
综合快讯
政策法规
税收专题
中央税收法规
中央财经法规
地方法规
审计评估
同瑞简介
同瑞风采
点子交流
点子专题
点子交流
精彩答疑
培训频道
培训专题
最新课程
网上书店
考试中心
名师授课
会员中心
会员专题
最新优惠
会员手册
会员公告
办事指南
瑞丰视觉
瑞丰专题
周年特刊
员工心声
企业文化
瑞丰动态
 
 
 
 
> 新闻中心 > 综合快讯 > 文章内容
 
多部委再拟纾困新政策 中小企业减负遭遇加强征管
核心提示: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日期:2009-7-6
  “现在连工资都发不下来。”段德民急促地说。

  段德民是北京一家医疗器械企业的负责人,6月开始,来自海外的订单忽然降了八成,公司立时陷入困境。

  段德民的遭遇是当下中小企业生存境况的一个缩影。虽然国内经济形势正在趋稳,但中小企业依然没有好转。

  除了出口萎缩造成的冲击,国内刺激经济政策未能惠及中小企业,而由于财政减收,对中小企业的税费征收反倒不断增加,这使得民企的境况雪上加霜。来自社科院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冲击下40%已经倒闭,另外还有40%正在生死边缘挣扎。

  本报获悉,一个高规格的纾困中小企业文件,正在由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牵头起草。该文件最终将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据悉,目前正在听取财政部、税务总局、人社部等部门意见。

  这是中国一系列刺激民间投资政策的一部分。早在6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已就促进民间投资的 “20条意见”征求了各地意见。

  起草新文件

  据悉,工信部早前向国务院上报了 “关于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5月中旬,国务院领导在该报告上进行了批示,并指示发改委、工信部牵头作专门研究。

  上述参与讨论的人士介绍说,新文件在缓解融资难、改善中小企业服务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有具体举措,不过很多内容在过去文件中也已有所提及。例如今年初工信部下发的“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就在融资担保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

  预计,在各界反映较多的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上,将会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财政将会加大投入。同时,有学者提出文件应在创新抵押方式、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等方面有所突破。

  上述人士对新文件持悲观态度,他认为,中小企业发展遇困有很多深层次原因,例如金融体制改革等。而且很多措施“在地方没法执行”,指望一个文件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实际上,政府部门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上出台了很多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涉及中小企业的文件就达27个。从 《中小企业促进法》到“非公经济36条”,再到2008年密集出台的政策,但是收效甚微。

  比融资更难的

  “主要是市场没有启动起来。”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告诉本报。

  陈乃醒是 “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课题组负责人,在他看来,融资难、贷款难并不是当下中小企业最主要的问题,在市场需求萎缩情况下,“即使给了企业钱也没处花”。

  在对各地调研后,他认为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有钢铁、化工、基建、家具、纺织、服装。食品行业则是例外,是为数不多没受影响的行业。

  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贸企业最先受到冲击,段德民所在医疗器械企业的订单就一直在下滑。

  他说,国内市场比较乱,他甚至用“没有生意道德”来形容,所以当初宁愿选择国外市场。眼下,短期转做内销已不大可能,因而“只能扛着”。

  和段德民不同,刘明(化名)所在的金属塑料制品厂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据介绍,这得益于政府一项扩大内需的政策——家电下乡。由于企业产品主要为多家冰箱厂做配套,在“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下,公司运转还算正常,算下来,一年还有接近100万元的结余。

  不过,负担过重问题却让这位企业家无处诉说。

  据介绍,该厂除了按规定缴纳各种税(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外,还要支付各种费用几十万元。他举例说,目前该厂职工平均工资在2万-2.2万之间,每年必须缴纳的养老、基本医疗等险种费用占到工人工资的40%-45%。

  刘明企业所在城市在全省经济排名中靠后,但该地区社保局在缴费标准上执行全省平均标准,多次向上面反映,一直没有结果。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告诉本报,中小企业负担除了劳动成本外,还包括纳税、交费、摊派、捐赠、公关招待等。保育钧介绍说,从2001年到2007年,全国私营企业税负等负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保育钧所在研究会曾对私营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后发现,“税、交费、摊派、捐赠、公关招待五类负担合计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12%上下;仅考虑纳税、交费和支应摊派三项,则占销售额的比重为9.4%。”

  减负“巧遇”新问题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中小企业遇到税负加重等问题,除了政策本身问题外,更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执行中走样,多位企业人士反映,中央各种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为此呼吁实行强制执行。

  “地方政府也喊要为中小企业减负,可迟迟不见行动。”刘明说。

  他举例说,去年政府调整了土地使用税,原本每平米不到一元的税调整到六元,这给企业较大的财务压力,按照测算,50亩土地使用50年,得纳税1000万元。后来,金融危机袭来,当地市领导也感觉到该税有点多,提出了减半收,“讲了,但一直没执行。”

  据刘明介绍,2008年,区里的财政预算收入是1亿元,结果实收2.2亿元,刘明以为多出的一亿多元会部分返还企业。后来当地人大讨论后,决定主要用于还政府欠账和推行公务员“阳光工资”,没有一分钱返还企业。

  此外,政府各部门取向不一致,使得减负这个问题变得很复杂,尤其在当前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税务部门的想法是加强征税,而不是减少。

  上述人士介绍说,有一次他到一个省去参加中小企业发展研讨会,会上我们讨论怎么减轻企业税负。但就在同一个宾馆,还有个税务部门召开的会议,他们在讨论怎么征税,据说会议认为对中小企业的征税还有很大的空间,要严格征税。

  目前,很多地方对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固定税,即不管销售收入多少,每年只需要缴纳固定数额的税即可。这意味着,当税务部门需要加强税收监管时,自行裁量权很大。

  有学者担忧,在财政收入减少、税务部门加紧征税的情况下,各地很可能自行出台些土政策来增税,“这对中小企业是个很大的威胁”。

  据悉,新文件并未涉及减负的问题,但在征求意见时,有学者提出应该加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