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有关进口管理部分条款修改,2005年开始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从今年9月1日起将不再执行。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认为,“整车特征”政策取消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政策取消给一些进口车带来的“关税利好”,难以撼动整个车市的格局。
据新华社报道,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的承诺,自2005年1月1日起,进口车关税统一下调到30%,零部件关税降至13%;到2006年7月1日,进口整车和零部件关税最终降至25%和10%。由于零部件关税低于整车关税,少数企业通过化整为零、分散进口等方式,以零部件报关进口,在国内组装成整车出售,以逃避整车关税。
2005年4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价格的60%及以上的构成整车特征,将按整车税率征收进口关税。”这一规定的出台,正是为了规范当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进口秩序,遏制不正当竞争。
在欧盟、美国联手向WTO起诉后,WTO于2008年12月终审裁定中国有关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违反了规定。本次中国修改有关条款也被认为是对WTO去年裁决的回应。
事实上,《办法》实施近5年成绩明显,抑制了部分跨国企业进口“化整为零”的避税行为,也使得汽车国产化率显著提高。令人担忧的是,《办法》取消后,会不会影响我国汽车工业的生产水平提升?对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会不会产生新的冲击波?
汽车分析师钟师说:“取消‘整车特征’规定之后,目前在国内受到实际影响的汽车占比极小,不可能造成车业‘溃堤’。”据了解,现在国内汽车企业的国产化率普遍已经达到70%左右,早就过了40%的标准。只有少数高级车采取进口成套散件在国内组装的模式,占国产汽车产销总量不到1%。因此新规定执行后仅有极少数国内生产豪华车受益,总体没有明显影响。
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以全散件形式进口组装汽车42万多辆,2006年这个数字就下降到33万多辆,2007年则更进一步下降到了11万多辆,以全散件形式进口组装汽车在国内汽车销量中的比重更是一路下滑。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销量衰退,只有中国市场一枝独秀。从今年第一季度起,中国更是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创造了连续月销量过百万辆的历史纪录。虽然“整车特征”规定4年多经历了一立一废的过程,但它已经发挥了历史作用。国内车市正是在此期间实现了“本土化、国产化”的实质飞跃,眼下即使废除了这一规定,“车企也不会再走回头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