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地图,地广物博的西部正在发生日新月异地变化: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环境治理工程成效显著……10年大开发,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数据显示,2000年~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58257亿元,年均增长11.7%,超过全国同期增长水平;国家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中央累计投资近2000亿元,累计营造林和封山育林4亿多亩。2008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度达66亿美元,与1999年相比,占全国的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初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发新格局。这些数字,是西部巨变的最好证明,是国家政策、资金等支持的结果。
税收优惠: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001年,国家下发了《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部分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免征农业特产税和耕地占用税。
据初步统计,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以来,西部15省(区、市)共计减免企业所得税1244.46亿元,极大地支持了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发挥了积极的效应。
“从2002年公司改制成功开始,企业就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到2008年,我们一共获得企业所得税减免近8000万元。”12月2日,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财务部资金科科长罗卫东高兴地说。他告诉记者:“对我们企业而言,每年千万元的税收优惠不仅仅是一组数字,它代表了国家对我们企业的支持和期望,为我们企业进行再创业、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自有资金和信心支持。尤其是在企业自筹资金搞研发过程中,税收优惠带来的资金支持功不可没。比如,2004年,企业研发出了德隆F2000重卡产品,后来该产品成为主打产品,占到公司销量的6成。从2005年起,企业开始进入大发展阶段,生产能力从单班年产5000台提升到3万台,企业每年以30%的速度快速发展,年销售收入目前已经突破150亿元。”
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了企业,获得发展的企业同时回馈着国家和社会。2002年,该企业年缴纳税额不足4000万元,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8亿元。“不仅如此,我们的发展还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企业成立初期,只有5000余名职工,如今已发展到15000名,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居民。”罗卫东说。
谈到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副部长陈永林感慨颇多:“西部地处内陆,物流成本高,与沿海地区比,至少应享受优惠政策20年。比如我们企业,前些年受资金困扰,无力更换设备,更无力投入资金搞研发,提高竞争力。先天不足加上后天营养不良,使我们这些地处内陆的企业无力与沿海企业和外资企业平等竞争。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用于技术革新,另一方面让企业看到了平等竞争的希望,提升了企业的干劲。”
陈永林说:“我们企业自2006年起开始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截至2008年底,3年共落实税收优惠1.6亿元。这些资金加上其他的税收优惠资金,我们都投入到企业的研发和设备换代中去了,对技术升级、产品换代,以及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让二重集团基本与沿海的同类企业站在了一个相同的政策起点上,同等条件下的竞技让二重集团获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集团公司就实现销售收入41.54亿元,预计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82亿多元,实现了4年翻番。”
据记者了解,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自2001年实施以来,西部地区不仅没有受到“减税效应”的影响,税收反而由2000年的1360.83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5242.87亿元。税收作为宏观经济重要调节手段的职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财政支持:中央对西部转移支付大幅增加
1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规模从2000年的108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933亿元,年均增长28.2%;2000年~2008年,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累计30338亿元,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的43.6%,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教育、科学、卫生、社会保障等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建设资金和国债项目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投入。从2000年~2009年9月,中央财政向西部地区下达中央建设投资累计5507亿元,占已下达投资总额的31.6%;此外,中央财政加大对西部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2000年~2009年,安排西部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32.29亿元。加大西部地区扶贫开发力度,2000年~2009年,中央财政补助西部地区的扶贫资金累计787亿元,占该项资金总额的62.9%。
据了解,通过财政支持,大大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边疆巩固。
特别是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依托资源优势,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形成能源及化学工业、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旅游产业6大特色优势产业。
比如,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陕西,在西部大开发的10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省生产总值从1592亿元增加到6851亿元,10年间,增长了3.3倍,财政收入增长了5.4倍,达到1104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66公里,比10年前增加了6.8倍;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强劲,2008年原煤、原油的产量以及发电量分别达到了2.26亿吨、2463万吨、815亿千瓦时,比10年前分别增长了8.3倍、2.8倍和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858元和3136元,均比1999年翻了一番左右。
再比如,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10年来,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加快,特色经济框架基本形成,产业发展呈现新面貌。工业增加值由1999年的7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41.85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0%,产出性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50%。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企业企盼:延续和完善西部大开发政策
记者采访了解到,有关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将于2010年底到期,今后是否延续,如何延续等问题,是西部地区特别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企业,对即将到期的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是否延期执行表示非常关注。企业普遍认为,政策应该继续执行,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青海昆仑租赁有限公司财务部刘总监说:“从我公司所从事的租赁业务情况看,公司的发展壮大没有几十年时间是不够的。因此建议延长税收优惠期限,以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与项目投资;再就是,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开始执行的时候,企业所得税是按33%来征收的,现在企业所得税税率整体已经减到25%,我们认为应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实行10%~12%的税率更有利于企业实力的提升。”
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延魁对记者说,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区域性政策,对扶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与东中部相比较,目前,陕西仍属于经济落后、财力有限的省份,因此我们希望税收政策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希望国家能继续对西部发展给予支持和税收优惠,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区域经济环境。”
“只要支持,就有回报。”罗卫东表示,作为西部企业,强烈希望国家继续保持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的政策支持力度。“具体讲,希望国家能够降低政策门槛,比如主营业务须占到70%、行业目录限制等,从而使这一政策不仅能惠及重点企业、优质企业,也能使那些微利企业、新兴企业、中小型企业乃至亏损企业都能得到扶持,有发展的机会。还希望国家能够考虑更全面的政策支持,如在税收方面,可以考虑多税种综合支持的方式,或者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由处置权,能使其以更灵活的方式给予企业优惠。”罗卫东说。
陈永林建议,一是在继续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应当适度扩大享受范围,只要是西部的企业、产业,只要不是国家禁止或者限制发展的,都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二是现行的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审批部门多,环节复杂,应该简化审批,提高效率。三是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修订,应该与其他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协调,进一步突出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同时,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进行调整,对关系国家国计民生的产品、技术加大优惠力度,促进西部跨越式发展。(本报记者李林杨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