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宏观经济研究报告预计,3月中国贸易逆差可能在50亿—200亿美元之间,中值为125亿美元。
“目前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所下降,而国家一再鼓励进口,在这样的背景下,3月份再现贸易逆差也不是不可能的。”国家信息研究院研究员王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海关数据显示,目前1-2月累计贸易逆差为8.9亿美元,因此,3月份一旦出现贸易逆差将意味着2011年一季度总体呈逆差。而从目前各方信息来看,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记者表示,中国政府“扩进口”与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两大政策助长了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向记者指出,2011年顺差减小会成常态,这与我国出口战略转为进口战略有关,与“十二五”规划转型一脉相承。
逆差再现?
摩根大通3月29日发表报告认为,美日欧三大经济体近期的需求令人担忧。
今年2月份,中国出现73亿美元逆差,为2004年以来单月最大逆差。摩根大通报告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欧出口疲弱,对美出口放缓。考虑到油价波动和日本地震使欧美和日本经济增长率向下修正,未来几个月中国对外出口仍将受到拖累。但该报告看好未来进口形势,认为由于国内实际固定投资增长将继续稳定在17%-18%区间,因此今年大宗商品进口将稳定增长。
出口堪忧,而进口稳步增长,贸易顺差逐步缩小,这与商务部的判断惊人一致。
参与广交会前期调研的商务部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商务部已经注意到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的现象。2月,除广东省以外,几个沿海地区省市的出口,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出现下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也表示,这既因为国外的需求有所收缩,另外也表现了国内成本的上升,包括国内劳动力成本、棉花等生产资料成本上升,造成出口竞争力下降。
从3月份PMI数据中也可看出端倪。首先是3月份国内需求旺盛,新订单指数为55.2%,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表面国内市场整体需求温和回升。受此影响,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也逐步攀升。另一方面,3月份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均出现明显上升,升幅逾4个百分点,均上升到50%以上。这两个指数的上升,反映出目前企业发展困难,中小企业出口不畅。
这一进一出之间,一季度贸易逆差似乎已无悬念。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向本报记者预计,3月出口增速仅在10%左右,但贸易逆差可能创历史纪录突破100亿美元。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刘旭对本报记者表示,外需疲软、内需旺盛是出现逆差的原因之一。他分析去年数据后认为,去年进口增速大大高于出口增速,而今年延续了这种趋势,出现逆差也并不意外。
不影响全年顺差格局
即便连续出现逆差,但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全年贸易顺差的格局不会发生改变,不过会逐步收窄。
其实从2009年的1960亿美元到2010年的1830亿美元,我国贸易顺差已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全年逆差的难度比较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小济说。他认为,甚至在“十二五”期间,能否出现全年逆差,都尚需观察。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也向记者表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是我国比较容易出现贸易逆差的时间段,不过今年的情况显然比较特殊,预计今年出现逆差的月份会比较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杨建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11年贸易顺差为1400亿美元左右,出口增长20%,进口增长24%.瑞银证券经济学家汪涛则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外贸顺差将达1500亿美元左右。
美银美林资深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告诉本报记者,今年3月份中国可能再现少量逆差。就全年来看,中国仍可能保持顺差,但受进口增长加快及油价上涨影响,顺差可能下降。他估计,油价每上涨1美元,中国顺差就会减少19亿美元。
仍将扩大进口
一切都在按照商务部预定的轨迹发展。
“出现贸易逆差,这反映了我国贸易顺差正在逐步缩小的总体趋势,我国采取的稳出口、促进口政策促进了贸易平衡格局的改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研究部研究员李健对本报记者说。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年外贸总的政策指导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十二五”规划的表述,也暗示中国已经放弃了“奖出限进”的老思路,外贸政策正在出现实质性的改变,将更加侧重于进口。
扩大进口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降低进口关税。
目前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为9.8%.陈德铭表示,扩大进口的措施最重要的是从贸易的便利化考虑,至于税率的问题,也在做一些研究,“就我个人来讲,倾向于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考虑和推进。”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去年商务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商务部曾要求各部门提交关于一系列产品进口的减税建议,涵盖农业、大宗商品与高科技产品、奢侈品在内。“影响范围很大,所以具体减税幅度迟迟未定,也不便对外公布。”上述人士表示。 |